第121章

真实,是一种美,而营造真实的写作方法,是一种审美取向。

同样,对黑暗和光明的不同关注,也是一种审美取向,它更能唤起情感,感染力更强。

所以,我在写作中,尝试学习这种讲故事的技能。

“像真的一样”

并不是现实世界的真实,而是故事呈现的真实,或叫叙述逻辑的真实。

为了达到这种效果,我在写作中尝试了不同方法,用更基于现实世界的素材来营造真实。

这使我的写作游走在边界,就像用刀尖挠痒,但不划破皮肤。

这种写法,有两个目的:,大意说,小说最重要的不是让人觉得恐怖,而在于能让读者的不安达到某种适当的程度。

恰到好处的不安程度,是我对自己讲故事能力的追求。

夜行者的故事中,作恶的人方法各不相同,无辜者也会受到伤害,这正是人性真实的所在。

我并不以欣赏他人的痛苦为乐,而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引发必要的警醒和思考。

人性的恶究竟边界何在?生存的无奈原因何在?一个人变成恶魔的原因何在?我想过,如果压抑自己对不安、不公和残酷的反应,我很可能会慢慢走向扭曲,扭曲的结果是,我可能会不自觉地成为恶人——这太可怕了。

《马太福音》里说:为什么只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,却不想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?每个人都倾向于用自己的观念和眼界来定义世界,这是生理本能,也是社会本能。

因为这种定义是相对确定的,让自己感觉安全。

但当更多信息和价值观曝光在个体面前时,不确定感令人不安。

“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,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。”

我在鲁迅先生这句话的基础上延伸一下:敢于直面多元构成的真相和价值观,才是值得过的人生,才是活得明白的人。

不断拓宽自己对人性理解的宽度,足以对抗人生。

《夜行实录》是我的方法,希望你也有自己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