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 清廉节度使(第2页)


    统计工作结束,陈远连升八级,一跃变成宗正寺卿!
    这都还不满意,生生干翻两个散骑常侍,如愿以偿跑到河南做节度使。
    知县亲自充当导游,一众士子全程陪同,后面还跟着士子们的大量仆从。
    再加上差役开道断后,队伍竟绵延二三里。
    将节度使老爷引至一民巷,县令郑乾指着矮亭说:“陈公,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崇德坊。”
    陈远连忙端正衣冠,上前查看亭匾,惊喜道:“果为颜鲁公亲笔,吾当拜之!”
    颜真卿书法精妙,以楷书和行书闻名于世,其书法风格端庄雄伟,气势开张,世称“颜体”
    。
    陈远提起衣摆跪下,对着颜真卿的题字长跪,身后士子也只能跟着大拜。
    跪拜一番,陈远起身欲走,却见亭边有块石碑,石碑上还刻着一棵青菜。
    陈远皱眉问道:“此乃颜鲁公题名之亭坊,何人竟敢擅自立碑于斯?”
    郑乾回答:“前任知县所为。”
    “拆了!”
    陈远喝道。
    郑乾连忙低声提醒:“陈公,不便拆除,否则必然引起民愤。”
    陈远愣了愣,只得说道:“细细讲来。”
    郑乾解释说:“十年前,颍上大灾,饥荒遍地,又逢加派军饷。
    当时,颍上百姓只剩两万人,加派的军饷就有三万贯。
    知县赵怀仁刻青菜碑,题‘为民父母,不可不知此味;为吾赤子,不可令有此色’于碑上。
    他与官吏同吃杂粮、同饮菜汤,劝导大族放粮济民,如此保得一方平安。”
    陈远瞬间沉默,不知如何言语,这里头的水有点深啊!
    颍上县商贸达,怎么可能只剩两万人?定有无数百姓,托庇于士绅豪族,不在官府的户籍黄册显示。
    至于劝导大族放粮济民?怕是当时刀光剑影,知县用了雷霆手段!
    陈远盯着青菜碑的落款,仔细回忆赵怀仁此人信息,很快拍手笑道:“原来是赵主簿,不料他竟有如此政绩。”
    郑乾惊讶道:“赵知县做主簿了?”
    陈远说道:“今年刚选为司农寺主簿,吾奉命考核天下官吏,赵主簿的生僻姓氏颇为好记。”
    赵怀仁在颍上做了六年知县,搞得本地豪族苦不堪言,于是大家合伙凑钱,给他买官去汝州做司马。
    汝州地区山贼众多、民风刁蛮,本是一个苦差事,谁知赵怀仁搞得风生水起,又被当地豪族出钱送去陕州……区区数年时间,竟然混成了司农寺主簿。
    更有意思的是,陈远和赵怀仁都是清流党。
    只不过,赵怀仁是被阉党打为清流党,在陕州做官时遭革除功名,如今又被清流党视为同志得到起用。
    看着眼前的青菜碑,陈节度使左右感觉别扭,一番夸赞便匆匆离去,再也不提什么砸碑之事。
    长长的队伍离开县城,登船前往管仲故居。
    慎城相当于颍上县的城关镇,李佑乘坐的客船就停靠在镇外岸边。
    苏皓带着周武离队,很快来到自家船上,对舵手说:“跟着前面的船队!”
    李佑、绘彩、乐弦和赋才,由于昨夜打牌太晚,此刻正在舱内睡懒觉。
    听到动静,立即起身拜见:
    “公子,周叔!”
    “爹爹,周爷!”
    苏皓扭了扭脖子,一屁股坐下,精神疲惫道:“莫要废话,快过来帮我按按。”
    李佑还没反应过来,绘彩乐弦三人组,已经迅捷无比的冲上去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