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章 太监(第2页)


    “小子定当谨遵教诲,”
    李佑作揖说道,“就此告辞。”
    苏元禄意兴阑珊,挥了挥手说:“去吧。”
    除了铜钱和书稿,李佑什么都没带,也没有惊动任何人,拄着长枪独自下山而去。
    风雪如刀,刮在脸上生疼,李佑还不时因积雪太深而踩空跌倒,但他的心情却格外愉悦,仿佛一只挣脱牢笼,重获自由的飞鸟。
    再过四个月,他就满十五岁了,按照大唐虚岁的算法,便是十六岁。
    鼎盛楼二掌柜这个身份,是李佑给自己预留的退路。
    他既能借此一边打工赚钱,一边结交三教九流之人,等待时机,静观天下局势的变化。
    即便在这寒冬腊月,管仲镇依旧热闹繁华,只要颍水和其支流不被冰封就行。
    “哥哥,你来啦!”
    绘彩热情地打招呼,如今他已是酒楼的账房先生。
    李佑将长枪靠在柜台内侧,问道:“这几日生意如何?”
    绘彩无奈地叹口气:“生意还算凑合,只是门摊税又涨了。”
    李佑苦笑着说:“朝廷缺钱,什么税能不涨呢?”
    “这次涨得也太多了,”
    绘彩压低声音说道,“前些日子,县里来了个宦官,专门负责催税,连县令都拿他没办法。”
    “当今圣上,倒颇有玄宗爷当年的做派。”
    李佑调侃道。
    在开元盛世之后,市面上税种繁杂,有门摊税、行市税、商货税等等。
    由于宫中大肆开设皇店,宦官肆意摊派,致使税种愈五花八门。
    到了本朝初期,大力改革,将各税合并,统一征收“门摊税”
    。
    这种门摊税以县为单位,规定各县应缴纳的税额。
    县令依据应收税额,让县城与市镇分摊,每个季度征收一次,年底再运往课税署,由课税部门层层上缴至中央。
    而如今,局势愈紧张,圣上如同当年玄宗后期,派出税使四处催税,手段强硬。
    当时最让人恐惧的是矿税,宦官只要瞧着哪家富裕,便诬陷其家中有矿,若不赶紧补缴税款,就直接抓人,搞得无数人家破人亡。
    如今圣上被逼无奈,也效仿此法,派宦官到处催逼税款。
    管仲镇的门摊税,年初就已经涨过一次,年底又传出还要再涨,而且那宦官直接跑到县衙施压。
    宦官自然能捞得盆满钵满,县令也能跟着分一杯羹,下面的吏员们也能喝点汤,可受苦的却是店铺老板和小摊贩——实际上中央朝廷增收有限,大部分商税都被各级官员中饱私囊。
    绘彩指着街面说道:“咱们酒楼还好,无非少赚些钱子,外面那些摊贩才是真的苦不堪言。”
    李佑走到酒楼门口,左右环顾一番,回来后说道:“难怪感觉摊贩少了许多,这到底涨了多少税啊?”
    “我也不清楚具体是怎么涨的,总之那些小本经营的摊贩实在撑不下去了,”
    绘彩低声说道,“这些小摊贩,都被迫加入了铁脚会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