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章 种子与执念实验室交锋
黑色奔驰驶入一栋灰白色建筑群,铁门上的德文标识"
forsgs1aborfuragrarik"
(农业遗传学研究实验室)在阳光下泛着冷光。
"
两位,请原谅我的小偏执。
"
吴鸿光下车时整理了下袖扣,"
实验室按德国标准建造,进出需要消毒。
"
方稷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四周——全封闭走廊、气闸门、甚至连盆栽都按照高度排列。
王昆鹏跟在后面,眼镜后的眼睛好奇地四处打量,活像个初入科研殿堂的学子。
更衣室里,吴鸿光亲自演示防护服的穿戴顺序:"
手套必须在袖口外翻三厘米,这是海德堡大学的传统。
"
王昆鹏笨拙地拉扯着橡胶手套,差点把袖口扯破。
吴鸿光轻笑一声,走过来帮他调整:"
年轻人,做实验要像对待情人一样温柔。
"
吴鸿光帮王昆鹏戴好手套抬头看到他站在阳光下,认真的傻傻的看着自己的手套的样子,让吴鸿光突然一顿——年轻人的眉眼,恍惚让他看到了一个人。
吴鸿光的眼神闪烁了一下,但很快恢复如常。
恒温培养室里,数百个培养皿整齐排列在数控架上。
吴鸿光轻触面板,机械臂精准地取出其中一个。
"
这是我们最新培育的抗锈病品系。
"
他展示着麦苗根部特殊的菌斑,"
基于您论文里提到的7a标记,我们做了些改进。
"
方稷凑近观察,心中暗惊——这分明是云南野生麦与冬星的杂交种!
"
基因来源是?"
"
商业机密。
"
吴鸿光狡黠一笑,转向王昆鹏,"
王同学觉得呢?"
王昆鹏推了推眼镜,语气天真:"
菌根共生效率提升了,但颖壳厚度可能影响出粉率。
"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