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章 济公智救病童
南宋时期,台州府有个宁静的小镇叫灵溪镇。
镇上有个叫王福的樵夫,为人忠厚老实,每日靠上山砍柴为生,日子虽过得清苦,但一家人也和和美美。
王福有个五岁的儿子,名叫小宝,生得虎头虎脑,十分可爱,是王福夫妇的心头宝。
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。
一日,小宝突然起了高烧,整个人昏昏沉沉,还时不时地说着胡话。
王福夫妇心急如焚,赶忙请来了镇上的郎中。
郎中一番诊治后,眉头紧锁,说道:“这孩子得的病极为罕见,我从未见过,怕是难以医治啊。”
王福夫妇一听,如遭雷击,瘫倒在地,苦苦哀求郎中再想想办法。
郎中无奈地摇了摇头,留下几副药便离开了。
王福夫妇守在小宝床边,日夜哭泣,眼看着小宝的病情越来越重,生命危在旦夕。
这日,济公摇着那把破蒲扇,哼着不着调的小曲儿,晃晃悠悠地来到了灵溪镇。
他蓬头垢面,衣衫褴褛,浑身散着一股酸臭味,可那双眼睛却透着机灵与慈悲。
济公在镇上四处溜达,听闻了小宝的病情和王福夫妇的遭遇,心中顿生怜悯。
他决定去王福家看看,能不能救这孩子一命。
当济公来到王福家时,王福正守在小宝床边暗自垂泪。
他见济公这副模样,心中有些不悦,但此时也顾不上许多,只是有气无力地问道:“你这和尚,来我家作甚?”
济公笑着说:“施主,贫僧听闻你家孩子病重,特来瞧瞧,说不定能救这孩子一命。”
王福半信半疑,可眼下也没有别的办法,只好死马当作活马医,让济公进屋看看小宝。
济公走到小宝床边,仔细端详了一番,又摸了摸小宝的额头和脉搏,心中已然有了数。
他笑着对王福说:“施主莫急,这孩子的病虽凶险,但贫僧有办法治好他。”
王福一听,眼中燃起了希望,连忙问道:“大师,您需要什么,尽管开口,只要能救我儿子,我做什么都愿意。”
济公摸了摸下巴,说:“施主,你去准备一瓮清水,再寻些新鲜的艾草来。”
王福不敢耽搁,立刻吩咐妻子去准备清水,自己则出门去寻艾草。
不一会儿,东西都准备齐了。
济公将艾草放入清水中,口中念念有词,然后用手在水中搅动了几下。
说来也怪,那原本清澈的清水渐渐变成了一种淡淡的绿色,还散着一股奇异的清香。
济公让王福夫妇将小宝扶起,然后用这绿色的水给小宝擦拭全身。
王福夫妇虽然心中疑惑,但还是照做了。
就在他们给小宝擦拭身体的时候,奇迹生了。
小宝原本滚烫的身体渐渐凉了下来,脸上的痛苦之色也减轻了许多,呼吸也变得平稳起来。
王福夫妇又惊又喜,对济公感激不已。
可就在这时,镇上的恶霸赵虎带着几个家丁闯了进来。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