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7章 小说写作要点 过滤词运用对叙事的关键影响(第2页)
等,在一些语句中虽承担着语法功能,但有时也会使句子显得平淡、缺乏活力。
例如“房间里有一张桌子,桌子上放着一本书”
,简化为“房间里,一张桌子上放着一本书”
,去除“有”
字后,语句更为紧凑,画面感更强。
二、过滤词对小说写作的负面影响
(一)削弱故事的生动性与感染力
小说的魅力在于能将读者带入一个栩栩如生的虚构世界,让他们仿若亲身经历故事中的种种。
而过滤词的大量存在会严重破坏这种生动性。
在描写激烈的战斗场景时,若用“他看见敌人冲了过来,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压迫力”
,读者与战斗的紧张氛围之间就隔了一层,无法直观感受到敌人冲锋的迅猛和压迫力的强大。
反之,“敌人如猛虎般冲来,强大的压迫力扑面而来”
,直接将战斗场景与紧张氛围呈现在读者眼前,更能激读者的情感共鸣,增强故事的感染力。
(二)破坏叙事节奏的流畅性
流畅的叙事节奏是吸引读者持续阅读的关键。
过滤词的不当使用会使句子结构变得复杂,增加不必要的停顿,从而打乱叙事节奏。
例如“他似乎认为这件事情需要认真考虑一下,好像觉得现在做出决定还为时过早,于是他慢慢地坐了下来,开始仔细地思考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”
,此句中“似乎”
“认为”
“好像”
“觉得”
等多个过滤词堆砌,导致句子冗长拖沓,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容易失去耐心,难以顺畅地跟随故事展。
(三)阻碍读者的深度代入
代入感是小说成功的核心要素之一,而过滤词却可能成为阻碍读者深度代入的“拦路虎”
。
当作者频繁使用过滤词描述人物情感和经历时,读者很难真正走进人物内心,与人物产生深度的情感连接。
比如“她觉得自己非常难过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”
,这种表述较为平淡,读者难以真切体会到“她”
难过的程度。
而“难过如汹涌的潮水,瞬间将她淹没,眼泪不受控制地在眼眶里打转”
,直接将情感具象化,能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痛苦,从而更容易代入到人物的情感世界中。
三、过滤词使用的注意事项
(一)尽量精简,减少不必要的使用
在写作过程中,创作者要时刻保持对过滤词的敏锐感知,每写下一个句子,都要审视是否存在可去除的过滤词。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