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8章 乐世(第2页)
众人顺着他所指之处望去,却是一座二层阁楼,匾额上写“张家酒楼”
四字。
汴京城内城外,店铺林立。
这些店铺中酒楼饭馆占很大比重。
仅御街上的州桥一带就有十几家酒楼饭馆,其它街面上的食店更是数不胜数。
“别看这张家酒楼名字俗气,却是这州桥一带最为知名的酒楼了。
其它如‘曹婆婆肉饼’、‘曹家从食’、‘李四分茶’、‘清风楼酒店’、‘潘楼酒店’、‘徐家瓠羹店’、‘李七家正店’、‘看牛楼酒店’、‘唐家酒店’也是颇有特色,值得光顾品鉴……”
苏过如数家珍,也不知他是否每一家酒楼都去“品鉴”
过没?
众人让苏过一通说,成功地勾出了馋虫,也想去这家汴京正店见识见识。
好不容易挨到酒楼门口,便听迎客小厮正小心与要进店的食客解释:“实在抱歉,今日敝店已然客满,还请尊客移步他处,抱歉抱歉。”
众人不由面面相觑,今日这满街的游人,酒楼食肆定是都爆满的吧?心下尽是有些失望。
“王三郎,可是要进店吃食?”
王棣循声望去,却是一廿余岁的精干青年恭恭敬敬的在酒楼门口出声招呼。
咦,这青年是认识的,是“染墨轩”
的伙计,唤作许富贵,似乎是许家的宗亲。
众人随着许富贵上了二楼酒阁子,听对方轻声解释,才晓得并非巧合。
原是许五先昨日登门拜年时,听王棣说起今夜要游州桥,便留了心思,嘱咐店里伙计在州桥一带每家正店都预定了阁子并守在酒楼门口,若是王棣等人要歇脚吃食便领了进去。
这……许五先同志很上道啊,州桥一带十数家正店,单定金便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了。
真是精明哪,难怪到京城两月便打开了局面,天生的行商之人。
王棣表示很满意。
“所谓下酒果子,京师贾人预畜四方珍果,以永嘉柑实为上味,橄榄、绿橘,皆席上不可阙也。
庆历中,金柑映日,果不复来,其果大小如金橘,而色粉红,嘉佑中,花羞栗子,皆一时所尚。
又以纸帖为药囊,实干缕木瓜、菖蒲、咸酸等物,谓之下酒果子。”
苏过说话间箸子不歇,顷刻间已是数枚果饼入腹,完美地诠释了吃货进食的至高境界。
酒阁子里,各式宵夜果子、下酒果子满满的摆了两大桌,色香味俱全。
王棣尝了尝那圆子,与后世的汤圆很相近,不过煮圆子是用绿豆汤而已。
桌中最贵的当属独体朱砂圆,每贴售价百贯钱之多,显然不是普通市民能享用得起的。
真是奢侈啊。
至于“下酒果子”
便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水果,且京城人对水果的爱好并非一成不变,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某种水果便成为一种时尚。
商人们亦投其所好,预先准备好全国各地的珍果,至元宵节晚上出售。
这些水果似乎与有钱人家享用的宵夜果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
反季节水果嘛,总是价格不菲的。
堤上残风雪,桥边盛酒楼,据鞍衰意尽,倚坎艳歌留。
坐在二楼,向窗外望去,州桥景致一览无遗。
州桥,唐时叫“汴州桥”
,五代称“汴桥”
,本朝改名“州桥”
,也称“天汉桥”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