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章 口红(第2页)


    我们电脑室要一一打印出来,复印若干份,下各个下属单位。
    盖章都能把我的手给累酸!”
    百货、副食、石油、食品、饮食等部门,以及这些单位下属的门市部、加工厂,都归商业局管理。
    谈到工作,沈秀兰有说不完的话。
    她告诉李云海,商业局将下一个文件,《关于在国营小型零售商业和饮食服务业试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的通知》,决定先在16个零售商业门市部和饮食、理、浴池、洗染四个行业试行承包经营。
    李云海心想,这是好事,说明私营经济越来越得到重视了。
    沈秀兰想到一事,笑道:“云海,我们去逛夜市街吧!”
    李云海问道:“西州也有夜市街吗?不是只有三角花园吗?”
    沈秀兰抿嘴笑道:“你落伍了啦!
    我市第一家夜市街,今天开业!”
    李云海笑道:“你还不是因为在商业局上班,所以消息比我灵通?那我们就去夜市街找吃的吧!”
    沈秀兰出一串银铃般的笑声。
    两人来到夜市街,被汹涌的人潮给震惊了。
    西州人出了名的爱过夜生活,没想到这一优良传统,从80年代就有了。
    1984年,西州五一广场到南门口两三里长的大街上,人声鼎沸、灯火辉煌,第一条夜市街开始营业。
    由一百多家国营、集体商店和近三百家个体经营户摊点组成的这条夜市街,涵盖吃、穿、用、玩各类商品。
    五一广场一带自古便是西州的城市中心。
    而夜市街所处区域,正是西州市的主要商业区,名、优、老、特类型的产品较多,吃、穿、用、玩商品俱全。
    名噪一时的玉楼东、银苑、杨裕兴、德园、火宫殿、甘长顺等招牌饮食店都在这条夜市街上占有一席之地。
    夜市街可谓是人山人海,吃个小吃还得等位,等位的人还非常多!
    来这里消费的大都是年轻人,大家成群,骑着车翩翩而来,各家店门口密密麻麻停上三四排、数百辆自行车。
    凉菜、卤味、包点、罐子菜、炖菜、炒粉、炒面、火锅、面包、蒸菜、粥类,等等常见的美食,几乎都已经端上了夜市街的餐桌。
    沈秀兰一进了夜市街,有如龙入大海般自由开心,也不找吃的,先去逛各种小摊。
    夜市街上,各式各样的小摊比比皆是,卖衣服、饰品、化妆品、小物件的应有尽有。
    物件大多是从花城进货,特别是服饰类,那时最潮流的样式只有花城才有。
    夜市上卖的大都是中档的港版货,价格在50元到100元左右。
    在夜市街消费,有一点好处,那就是不需要任何票证。
    凡是能在这里买得到的东西,只要你有钱就可以完成交易。
    当然物价也不便宜,普通市民工资有限,天天逛夜市街可以,但消费能力就一般了。
    大多数市民的粮油票,省着一点吃还是够用到月底的,顶多也就是最后几天打点饥荒,就只能花钱到外面淘换不要票证的食物来吃。
    进入80年代中期,在西州这样的大城市,有钱就能买到大部分食物,但去指定粮店购买主粮,除了带上钱,还要凭粮本和粮票。
    物质最紧张的是六、七十年代,有钱无票,买不到主食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